2008年9月,“神七”乘组圆满完成太空行走任务后,中国载人航天的工程能力和技术储备站到了新的起点。
最为关键的技术是交会对接,这项技术的突破是沿袭10多年前制定的方案一步一动,还是按照新的技术水平更大步地跨越发展,中国航天人又一次面临着重大抉择。
一步一动,可能错过创新超越的重大机遇;调整方案,既需要巨大的勇气担当,又需要创新的底气实力。
中国航天人经过科学的技术分析和深入的风险评估,认为我们完全具备了进一步跨越发展的条件。建议中央调整原来的计划安排,直接发射8吨级的目标飞行器,兼做空间实验室,一并实现自动交会对接、手动交会对接、中长期太空驻留的第二步目标。
今天,中国航天又将再次创造中国奇迹。
夕阳渐渐隐没,灯火渐渐通明,通天塔双臂在夜幕下缓缓张开……
“10、9、8、7、6、5、4、3、2、1!”
“点火!”
“起飞!”
21点16分,大地震动,烈焰升腾,托举着天宫一号的神箭缓缓起飞,逐渐加速,尾迹划过空中仿佛一条舞动的玉带,渐渐消失在茫茫苍穹。
155秒,“助推器分离!”
158秒,“一二级分离!”
213秒,“抛整流罩!”
582秒,“器箭分离”!
在首区指挥大厅指挥席就坐的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崔吉俊、总设计师陆晋荣,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总设计师荆木春,腾地站起身来,额手相庆,紧紧拥抱!
这是一次迟来的发射。
天宫一号原计划8月底发射。但8月18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失利。该火箭与发射天宫一号的火箭为同一系列,出于安全考虑,任务总指挥部决定先彻查故障原因,暂停火箭测试工作,相应推迟天宫一号发射计划。
但天宫一号如在9月底前不能发射升空,将错失交会对接飞行的最佳“窗口”,整个计划将全面调整。
9月10日,长征二号丙火箭故障归零后,发射场区测试工作重新启动,而此时距离9月底仅剩不到20天。
首次新增挠性惯性测量组合、首次使用迭代制导技术、首次采用冯•卡门曲线整流罩……面对这些全新的技术和设备,7000余名参研参试人员,夜以继日,“双想双查”,8次火箭总检查,234种故障预案处置演练,不到20天,全部一次性顺利通过。
近乎完美的发射,又一个中国效率!
21时36分,“天宫一号准确入轨!”
振奋人心的喜讯,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
“遨游在太空的感觉真棒,我在这里等着神八的到来!谢谢大家的关注,我会不定期地发回我在太空的所见所闻。”当晚,入驻太空的天宫一号,在腾讯上给地球家人发来了第一条报平安的“太空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