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5日早上,神舟十号乘组3名航天员仔细地查看了天宫一号每一个角落。最后离开的指令长聂海胜在完成状态确认后,与已经进入飞船轨道舱的张晓光、王亚平一起,向天宫一号敬礼告别。
在轨运行期间,天宫一号帮助我国突破和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组合体控制技术;验证了在轨中长期飞行的生命保障技术,完成了多项航天医学实验;开展空间环境探测、地球环境监测,提供应用数据服务……2016年3月16日,它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使命,进入轨道衰减期。
预测“天宫”归期是门技术活
在近地轨道运行的大型航天器,使命结束后会受地球大气环境阻力影响而离轨衰降。在轨道高度250公里以上时,轨道大气属于自由分子流,航天器姿态相对稳定,轨道衰减率约为平均每天百米量级;当轨道介于250公里至100公里之间时,大气处于自由分子流向热成层稀薄流过渡的区域,密度显著增强,气动阻力迅速增加,轨道衰减会加速;当轨道高度降至100公里以下,航天器再入稠密大气层,受气动力和力矩急剧增加影响,其将解体并烧蚀。
天宫一号的归期一直备受关注。近一年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网持续定期发布其轨道状态,全球多家机构也在跟踪天宫一号的动态,预测它何时再入大气层。然而,这种预测实在是门技术活,变数多,难度大。直至今年3月上旬,各机构预测的再入时间跨度仍达半个月左右。
航天专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杨宇光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按现在的技术,通常只能在最后2小时才能确定空间物体的再入时间,主要原因是高层大气阻力的影响难以估计。他说,高层大气的密度会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不同高度、经纬度,不同季节乃至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大气密度都会变化。这些变化尚有规律可循,如果出现剧烈太阳活动,会造成高层大气密度成倍增加,有时甚至能增长上百倍。
欧空局太空残骸办公室4月1日宣称,天宫一号坠落时间可能在4月2日7点30分±7小时。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4月2日发布,2日6时20分,天宫一号运行在平均高度约132.75公里的轨道上(近地点高度约130.9公里、远地点高度约134.6公里、倾角约42.7度),预计再入时间为4月2日8时42分(最早时间8时24分,最晚时间9时01分),再入区域中心点位于西经40.4度,南纬27.4度。
被碎片砸到的概率低于万亿分之一
对于天宫一号的告别,有人伤感,也有人担心。近年来,不断有外媒称天宫一号会对地面环境及安全造成威胁。
记者了解到,中国驻联合国(维也纳)代表团数次在致秘书长的普通照会中提及天宫一号。在2018年3月26日的照会中称,经进一步计算复核,天宫一号在再入过程中绝大部分结构部件将烧蚀销毁,对航空活动和地面人员、设施造成危害的概率极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