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掌酷历史 > 近代史 >

《顺风相送》是什么书?对于中国来说为何如此
2018-09-15 14:50 未知



《顺风相送》是一部航海指南,因封面旧题有“顺风相送”四字,所以被取为书名,引用至今。原书作者不详,1935 年由北京图书馆研究员向达抄录回国。据推测大约成书于明代,该书现珍藏于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为手抄孤本。《顺风相送》手抄本,长20.4公分、宽12.6公分,每页9行,行24字,封面稍有残缺,封底有收藏者劳德大主教(Arch.Laud)1637年所写题记。


《顺风相送》手抄本封面


该书共 127则,书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主要记录了关于气象方面的观察方法、州府山形水势、前往各地的航程等。其中,“福建往琉球”一则记载了福建到琉球的海路,第一次出现了“钓鱼屿”(即钓鱼岛)、“赤坎屿”(即赤尾屿)等我国岛屿的名称。《顺风相送》对于研究我国地理学史、中西交通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向达


中国历史学家向达对于该书的发现可谓居功至伟。1935 年至 1936 年,向达被北平图书馆派往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做交换馆员,发现并抄录了《顺风相送》和《指南正法》这两种我国古代的海道针经。而且博德利图书馆原中文部主任戴维·赫利韦尔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典籍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在 2016 年中国出版集团代表团访问该馆时,他展示了二书的原本,并建议由中华书局出版二书的仿真影印本。1961 年,向达校注的《顺风相送》与《指南正法》合刊为《两种海道针经》,由中华书局出版。


关于此书的成书时间颇有争论。《顺风相送》的副叶上有拉丁文题记一行,说此书是坎德伯里主教牛津大学校长劳德大主教(Arch.Laud)于1639年所赠。1639年为明崇祯十二年。据说劳德曾收购到欧洲一所耶稣会大学的藏书,有好几种中文书,《顺风相送》即为其中的一种。我们推测,此书很可能成于十六世纪,由在中国传教的耶稣会传教师带到欧洲,又辗转以入于牛津。所以向达先生认为《顺风相送》的成书时间应为16世纪。而荷兰学者戴文达和李约瑟认为该书与郑和下西洋有关,断定《顺风相送》在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即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完成;而更多的人则认为《顺风相送》成书应在永乐年间。中国大陆的台湾史学专家张崇根认为《顺风相送》成书时间可以推定在十六世纪末叶,其上限不超过1571年,下限则为十六世纪九十年代。

标签: 中国 顺风 相送 为何如此
0

上一篇:《大明会典》为何被称为一部记载明代典章制度
下一篇:没有了
官方微信公众号:掌酷门户(wapzknet)

首页 > 新闻中心 > 掌酷历史 > 近代史 >
相关资讯

新闻热点
精选美图


客户端合作免责友链
Copyright 2009-2017 冀ICP备09035849号-1
掌酷门户 版权所有 冀公网安备 130923020001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