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解放初期的黑龙江双鸭山七星矿区内,曾有一所学校,目前已经关停。
改革春风吹满地,摧枯拉朽地重塑了东北社会,这其中也包括东北澡堂。但改革开放不是杀死了东北澡堂,而是让它彻底改头换面。
以全国第一家国企——沈阳市防爆器械厂于1986年宣告破产为起点,东北有一大批工人相继在之后的国企改革浪潮中下岗,生活条件急转直下。
无数下岗工人丢下钳子扳手,拿上搓澡巾就去了澡堂工作。这个曾经不花钱就能去的地方,是他们为数不多能抓住的救命稻草,东北澡堂意外成了下岗再就业的应许之地。
七星矿停产后,矿区生活区的住户几乎全都搬离。随着市场经济建立,这些澡堂从国营转变为私人经营,又开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东北的大街小巷建起了更高档的洗浴中心,从百平到几千平都有。一些东北人也不再满足于洗浴、按摩这样的初级服务项目,想要体验更多花样。
哈尔滨的洗浴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有的贵宾包房开价1000多元,仍然常常爆满。
长春街头则有过这样的景象:一边是装修老旧的大众浴池,门口立牌上手写“门票5元,备品自带”,另一边则是门外停满豪车的洗浴中心,多数招牌上印着“XX会所”,或者“XX皇宫”。
沈阳一家开业近10年的豪华洗浴中心,内部设计满满都是年代感。
那时候在东北,开洗浴中心闭着眼睛就能挣钱,主要靠的是各种附加服务,不是谁都消费得起。
有钱赚,热钱自然不断涌入,炒房的、家里有矿的老板纷纷扎堆投资东北洗浴。
结果短短10年,行业就趋于饱和,一些没有特色的店被逐渐淘汰。为了让更多普通东北人进来消费,高端洗浴中心的商家则尝试压低价格。
如今,东三省各大洗浴中心的人均消费基本在100到200元之间浮动,中上游服务水平的店只是洗澡的话,顶天了50、60块。
微博上有人评价,如果不是因为消费得起,东北人也不会拖家带口的去,还有沈阳人表示每周一泡,就因为价格公道。
搓澡文化
载着东北人的乡愁
然而对许多东北人来说,不论澡堂如何变化,洗澡最重要的还是那一顿搓。
搓澡,早就就成了东北人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中国搓澡主要有两派,南派的扬州搓法讲究手轻、劲匀,北派的河北搓法注重手稳、劲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