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便如此,在学州的眼里,爸妈也还是自己的家。
这个15岁的小孩,他只想要一个家,他有什么错?
在学州的微博评论里,有一个人说,“原来,真的有爸爸妈妈不爱他们的小孩”。
我曾在七门儿的微信后台,收到过类似的一个留言,「虽然不想承认,但某一天我还是意识到,我的爸爸妈妈不爱我」。
当时看到这句话,我心里很酸。
不管是15岁的学州,还是25岁、35岁的大人,谁都希望自己是爸爸妈妈心头的宝贝啊。
后台的那位读者,和我说了很长一段爸爸妈妈对自己的伤害。但在最后,TA补了一句,「但没关系,我现在有了我的小孩,我会更爱他」。
这句话让我想到,在《与原生家庭和解》一书中,作者说「我们对于目前为止被广泛否认的童年暴行及其后果的敏锐感知,自然会使代代相传的暴力走向终结。」
在以“父母”之名建立、随后又崩塌的废墟之中,总有一些厉害的小孩,越过尘埃寻找爱。
比如学州,比如那位读者。
但如果可以,我宁愿希望小孩不要那么“厉害”,这样TA就不会被不称职的父母伤害。
也希望,每个人在没有真正学会如何爱一个人之前,不要以“父母”之名,实施伤害。
在信中,学州说自己小的时候曾被校园霸凌。
而如今他长大了,在互联网上又经历了另一次霸凌——网络暴力。
我翻看了学州之前的微博评论区,看到了很多悼念、很多独白、很多思念,也在角落里发现了一些恶意。
有人指责他飞去三亚,“还是有钱啊,动不动坐飞机,还说自己苦?”
有人贬低他的学历,“中专学历有什么好炫耀的?”
有人责备他花钱“有钱旅游,怎么不把钱自己存着租房子?”
“我就问一嘴嘛,又不会怎么样。” 发言者们这样想着,边边角角的问题不必大惊小怪。
他们躲在匿名机制之下,躲在数字、代码、算法的背后,释放出自己心中的“小恶魔”,针对自以为“不那么重要”的点提出质疑。
可是他们不曾想到,一个人、十个人的小恶魔是小恶魔。
但当一百个、一千个「小恶魔」汇聚在一起,它们就变成了「汉尼拔」。
这个过程还可以被比喻为射箭,射箭者是互联网上的我们,而靶子是像学州一样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