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价值5元港币的衬衫,是刘晓庆在香港的大排档里淘来的,因为那时她正在和香港团队合作拍摄电影《垂帘听政》。
虽然价钱不贵,但一件小小的衬衫或许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开启,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体会,这样一抹鲜亮的红,曾给老百姓们带来了多么强大的心理震撼。
从此,刘晓庆成为名副其实的“带货女王”,人们说“男有高仓健,女有刘晓庆”,意味着她是那个年代最时髦、最新潮的人物。
▲尤其那件红衬衫,一时间大江南北的制衣厂都在做同款,满大街的姑娘们都穿着红裙子,第二年改编自铁凝1982年的热门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被拍摄成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人们说:“好像天天都在过年”。
春江水暖鸭先知,娱乐总是最敏锐的。刘晓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短短的一年时间,中国的审美就大变样。
到了1984年第二届春晚, 舞台上所有的女演员、女歌手、女主持人,都穿着漂亮新潮的衣服,各种色彩争奇斗艳,人们看得眼花缭乱,那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种喷涌而出的兴奋与激情。
在娱乐媒介单一的年代里,春晚是当之无愧的时尚风向标。那些我们记忆中的时髦潮流,基本上都是春晚的明星们带出来的。
比如毛阿敏的大垫肩,费翔的“费翔头”,成方圆的sport chic风潮,健身教练马华的“健美裤”……
▲大垫肩西装和脚踩健美裤,可能每个人的妈妈都穿过吧……
一晃四十年过去了,中国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获取审美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了。如今,中国的审美更加多元、开放、包容。
然而,给我最深的感触是,人们不仅能够见识美、拥有美,而且更伟大的地方在于——我们可以自己去定义美、表达美。
比如我很喜欢那些时尚潮人和红人明星的变装视频,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钟你会见到怎样的创意与表达,而这些层出不穷的变装,似乎也意味着人们越来越能和“美”这件事和谐相处,大家各取所需,全民参与,没有刻板定义,没有绝对标准,只要自己觉得美,那么就一定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