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访报告很快就批下来了,我们组建了一个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出面、实际上是军民结合的赴乌考察代表团。代表团团长是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现为中国舰船研究院)副院长尤子平,郑部长的身份是代表团顾问,我的身份是原中船总公司的工程师。代表团组成人员中还有当时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总参谋部、造船工业部门的一些领导和专家。行前,代表团对此次考察进行了讨论和分工,列出了考察提纲。
“买,‘连人带马’一起买!”
代表团抵达当地的时间是1992年3月中旬,在俄罗斯以及乌克兰一共考察了大约3个星期。我们抵达莫斯科后,先去中国驻俄使馆拜会了中国大使,了解俄、乌军售的有关政策,随后前往乌克兰。
乌克兰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国家原先很发达也很富裕,但当时的处境却相当困难。在乌克兰期间,代表团的一切接待都是由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又称黑海造船厂)和尼古拉耶夫造船学院出面负责,他们对代表团十分友好。时值乌克兰冬季,我们住的宾馆却没有足够的暖气,于是负责接待的乌克兰朋友专门给我们每人加了一床毛毯。
尽管经济非常糟糕,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工人们仍然恪尽职守。船厂大门门岗的保安是些中年妇女,她们别着枪,态度十分认真。我们乘坐大巴车进出时,她们都要上车检查,看看我们有没有把厂里的东西带走。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对“瓦良格”号的保护也十分尽心。即使在工厂连工资都发不出的情况下,也有人在航母上值班站岗。为了方便我们上船考察,船厂还拉了临时电线照明。船厂从厂长到主管航母的骨干,包括总工程师、总工艺师、总建造师都来陪着我们考察“瓦良格”号。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真实的航母。“瓦良格”号很大,上面有三四千个舱室,很容易迷路,所以船厂领头参观的领导自己也随身带着一个小本,随时核对位置。 “瓦良格”号采用的是质量很好、厚度很厚的钢板,已经装舰的各种设备都是新的。我们还去了机舱的机座下面,看到主机的螺栓都拧上了,只是没有拧紧,也没有最后对上轴系和定位。主机、锅炉等动力设备都在里面,轴系等也都安装完毕。船厂方面跟我们讲,“瓦良格”号已经完成60%多的建造工程,代表团的几位专家也估算认为至少已经完工一半以上。后来经证实,当时的“瓦良格”号确实有68%的完工量。
在考察讨论中,我们考察团的意见比较一致——这艘半成品船值得买,而且是“连人带马”一起买!“连人带马”的意思就是,不仅船买回来,船厂仓库里所有相关设备、技术图纸资料全都买回来,船厂建造班子中的骨干也要请到中国去。郑部长还跟一些乌克兰的造船骨干开玩笑说:“你们待遇高,来中国我们养不起。”他们却说:“我们不要那么高的工资,只要能干这个活,我们就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