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各地新闻 >

伊利举报信中除前任董事长 还有这几个重要人物(2)
2018-10-24 23:09 北京青年报

  在造谣传谣一事上,伊利和潘刚已经胜诉。那么他们为何还要公开实名举报信?

  可以看出,得到法律惩处的造谣者并不是郑俊怀,这在伊利方面看来是郑俊怀的一贯伎俩:将写手送进监狱保证自己可以抽身。

  举报信中列举了郑俊怀密会造谣者的证据,而这在伊利方面看来是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面对郑俊怀十几年来的破坏、诋毁和攻击,公司被逼无奈,实在没有办法,才依法依规向各级检察、监察部门实名递交了几十封关于郑俊怀已被查实的挪用2.4亿公款案及诸多涉嫌重大经济犯罪线索长达14年无人处理、被人为假减刑的汇报材料,恳请呼吁对已查实的郑俊怀违法犯罪事实立即提起公诉,将郑俊怀绳之以法,向全社会公开真相,阻止其对伊利的破坏。

  伊利的表述中,郑俊怀对其的破坏、诋毁持续了十几年。那么这场十年以上的纠纷到底是怎么回事?政知道根据举报信,梳理出来了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剧情”节点(节选自举报信):

  2004年前后,时任伊利董事长的郑俊怀意欲将超2亿伊利资产挪为私用。在款项尚未落实到个人名下时东窗事发,郑俊怀等多名高管被抓;

  审判过程中,由于有各级官员作为保护伞,郑俊怀挪用2.4亿公款的犯罪线索被人为抹掉,只保留了对其涉案金额较小的诉讼,最终其因挪用1650万元公款被判服刑6年;

  服刑过程中,监狱对于郑俊怀的约束形同虚设,他可以出入自如。此外,由于人为操控,郑俊怀得以减刑,服刑3年半后出狱;

  2008年出狱后,郑俊怀以自己劳动所得为由,起诉呼和浩特市政府索要非法资产,多次败诉后转而向伊利施压要求后者配合将非法转移出去的资产落实到郑俊怀名下。此举遭到伊利方面拒绝;

  自此,郑俊怀对伊利开始打击报复。

  有没有保护伞?

  除了对于郑俊怀种种行为的披露,公众的关注点还聚焦在其背后的保护伞。

  举报信中指出,郑俊怀的保护伞涉及了各层级官员:原国家级领导、多位省部级领导、厅局级领导充当郑俊怀保护伞,人为抹掉郑俊怀数亿元犯罪事实,运作假减刑。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的领导对我们的遭遇非常理解和同情,但是跟我们说:“郑俊怀挪用2.4亿公款的这个案子是查实了,但不能公诉,因为这是某某领导交办的。”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邢宝玉检察长曾找到潘刚说:“最高检一位领导要求伊利配合,把郑俊怀当年非法转移出去的资产帮助落实到他们名下。”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马永胜检察长也称,最高检某原副检察长向他提出了相同要求。

标签: 伊利 董事长 内蒙古自治区 举报信
0

上一篇:安倍访华前夕 不少中国网友因为这件事感谢日本
下一篇:没有了
官方微信公众号:掌酷门户(wapzknet)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各地新闻 >
相关资讯

新闻热点
精选美图


客户端合作免责友链
Copyright 2009-2017 冀ICP备09035849号-1
掌酷门户 版权所有 冀公网安备 130923020001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