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综述分析 >

新京报:今年“双十一”会交出一份怎样的诚信答
2018-11-11 17:50 未知

  原标题:今年“双十一”会交出一份怎样的诚信答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如约而至。这不仅是个购物节,也是个狂欢节,由中国人创造,逐渐得到全世界认同。只不过,历年来在消费纪录不断刷新的背后,节后退货率和投诉量也在大幅上升。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各路促销背后的套路与陷阱,让人防不胜防。

  中国消费者协会去年发布的,关于去年双十一网购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却显示,近8成非预售商品根本没有便宜。也就是说,多数商品双十一价格其实并不比平时便宜,甚至可能还要更贵。

  那么,今年双十一又会如何,又会交出一份怎样的诚信答卷?

  出现双十一号称“全年最低价”,实际却名不副实的现象,可能因为受到成本等因素的制约,这一天的销售额,在某些商家那里,也许要占到一年销售额的很大比例,但相关运营成本并不只在这一天发生。平时要促进销售,价格也不可能太高,会有各种各样的优惠券,以及各个时间节点的促销活动。

  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某些商家并没有诚信意识,把优惠活动规则搞得异常复杂,满减、优惠券、店铺券、津贴、赠品等“优惠”方式众多,虽然平台会有保价条款制约,消费者想要比价却很困难。消费者如果愿意相信双十一价格更低,也就不会去过多留意平时价格,找商家要求比价的消费者本来就少,要求平台方介入的更少,商家因而有恃无恐。

  经过这么多年的节日文化熏陶,双十一价格更低的消费者预期早已形成,个别商家因此想要搭这个消费者低价预期的“便车”。只要别人确是最低价,我家虽然并非最低,消费者也不一定能发现。双十一销售量那么大,每件多赚一点,合起来就是一个大数目,甚至会对全年利润形成重要影响。这样的“搭便车”现象,在经济学上是可以解释的。

  双十一低价背后的套路与陷阱并不奇怪,关键是如何治理。每到双十一,市场监管部门都会下发通知,要求商家不得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折价或不履行价格承诺;相关电商平台也发布了价格保护机制,要求是最近3个月最低价,且至少再让利10%,节后15天价格也不能更低。

  但在利益驱使下,商家的小聪明往往会被玩到极致,简直防不胜防。电商平台上的商家很多,逃避价格监测的途径更多,具体到每一个商品每一次交易,政府部门当然要重拳出击,电商平台更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但除此之外,消费者自己也要更重视维护自身权益。其实,这也是一种“搭便车”,不能把自己不受骗的期待,总建立在别的消费者会较真的预期之上。

标签: 消费者 价格 商家 双十
0

上一篇:新京报:工作简报岂能成为工作“剪报”
下一篇:没有了
官方微信公众号:掌酷门户(wapzknet)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综述分析 >
相关资讯

新闻热点
精选美图


客户端合作免责友链
Copyright 2009-2017 冀ICP备09035849号-1
掌酷门户 版权所有 冀公网安备 130923020001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