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掌酷历史 > 现代史 >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历时九年 幕后有多少荣耀记(3)
2018-07-11 09:31 未知

陈志德看完,摇了摇头说:“这三座纪念碑模型,虽然都还可以,但是缺乏高大挺拔、气势恢宏的表达内涵。”

他的意见得到了兴建委员会首肯。各方专家经讨论、修改,最终敲定了与人们现在看到的纪念碑相似的碑形设计方案。

这个碑形设计主要参照了中国唐代石碑与清代石碑样式,碑顶由专长古建筑学的梁思成设计,他独到地在碑顶上加了个“小屋顶”装饰。这个极具特色的“造型”,后来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新建筑物上。

建纪念碑,很关键的材料的是选好碑心石。为了选出这块碑心石,兴建委员会成立了施工组,在全国进行征集,还派出专家到上报材料的地方去考察,通过反复对比,最后选定了采自青岛浮山大金顶一带的一块花岗岩样料。

根据整体设计,整块碑心石需要完整开采出一块二、三百吨重的石材胚料。参与建碑的十几名技术工人从南京、上海等地赶到青岛浮山。技术工人们也没有开采如此巨大石料的经验,提出的几个开采方案都被施工组长陈志德否定了。

当地雇来的石工见到大家着急,悄悄把组长陈志德拉到一边说:崂山脚下有个村子叫清石峪,村子里住着一位叫李开山的老石工,被人称为石神。你可以把他请来想想办法···

李开山的石匠手艺是祖传的,“石神”之誉果不夸张。他被请到采石现场,组织大家采取闷炮爆破、排列钢楔子砸进、千斤顶石槽顶压等办法,终于完整地从山岩上剥离出一块巨大石料。

为了把二百多吨重的碑心石坯料运下山,工人们采用古老的“滚杠”笨招儿,用鞍钢生产的无缝钢管初坯放在枕木上做滚木,在三台大马力拖拉机的牵引下,把石料一点一点地向山脚滚移。

从浮山到青岛火车站,30公里路程,运石用了整整34天。接着又按火车载重对石料作了初步“瘦身”。

1953年10月13日,北京西直门火车站鞭炮齐鸣,挂着专列标志的火车载着这块碑心石坯料,缓缓停在了站台,朱德总司令等亲往车站参加迎接。

再经数百工人挥汗御运,这块饱含工人群众心血和希望的石料,终于在10月16日抵达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建设工地。根据统计,石料从开采到运输,共计有7116名工人参与了作业。

 

 

(施工期间照片资料)

施工队按照设计方案,立即对坯料进行加工雕琢,碑心石坯料再次瘦身,初步到了设计要求,进入精雕修饰阶段。此时,纪念碑碑身基础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基本完工。

随着施工进程,又一个难题出现了:在当时没有重型起重机情况下,怎么才能安全地把一块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达60多吨的碑心石整体吊起20多米,再平稳地安装到混凝土碑身上?参建专家又开始开动脑筋琢磨对策。

标签: 北京 天安门广场 纪念碑
0

上一篇:第一位出庭主审日本战犯的解放军开国少将
下一篇:没有了
官方微信公众号:掌酷门户(wapzknet)

首页 > 新闻中心 > 掌酷历史 > 现代史 >
相关资讯

新闻热点
精选美图


客户端合作免责友链
Copyright 2009-2017 冀ICP备09035849号-1
掌酷门户 版权所有 冀公网安备 130923020001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