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掌酷科技 > 数码 > 无人机 >

种个梨子还用机器人保姆,盒马为何多此一举?(3)
2020-05-18 17:32 商业街探案

其中,园区内覆盖全域物联网传感器,及时感知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温、光、水、肥、气等环境气象变化。

无人机定期测绘园区作物变化,及时发现病虫害,植保无人机则低空作业,喷洒农药时可精确到厘米级,加上无人值守果园机器人负责从陆路喷洒农药,可实现对病虫的全面、精准打击,让其无路可走,这是“天知”。

(无人机在数字农业基地低空施药。)

同时,园内部署了各类土壤、水肥相关的传感器,不但能动态感知园内和果树生活生长相关的一切变量,如含水量状况、温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度、土壤肥力、盐分浓度,为其智能化补充营养,同时还能以无线方式将数据传输到阿里的云平台,这是“地知”。

在基地内有一个“神经中枢”——LORA网关,它相当于农场的WIFI,可以把基地里所有具有LORA传输协议的数据传输到平台上,上云后,储存、分析这些数据,这就有了“你知”和“我知”:前者是指消费者能够看到翠冠梨的全成长过程;后者当然是说农业从业人员,能够基于数据,包括消费者反馈的数据,将梨的生长变成产品生产,持续稳定地产出好吃的翠冠梨。

这就是我们在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感受到“数字农业的未来已来”的原因,在这里,农民再也不是大家印象里面朝黄土的农民,坐在屋子里,就能通过手机屏幕观察每块田、甚至每棵树的涨势,有位村民告诉【商业街探案】,在5月12日,他甚至在屏幕上看到田间有只小鸟受了伤,伤势在腿部。

数字基地极大解放了劳动力,比如植保无人机不但可以节省20%的用药量,也能节省人力:同样一块地打一次药,以前需要4个熟手忙碌半小时,如今用无人机,两名农民2分钟就能完成,这让数字基地的农民不一定非要是壮劳力,事实上,在崇明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农民们的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高龄者近70岁,还能保证人均年增收在4万元以上。

上述数据的意义可能需要行业从业者或深度观察者才能切身体会其重要性。

在2019年7月,袁隆平老先生接受央视采访时,曾提到一个担忧:年轻人不种粮怎么办?他担心国内农业会陷入到“妇老农业”,即种粮的都是老年人、妇女,未来可能“无粮可吃”并不是杞人忧天。

该问题迅速登上知乎热搜,从高赞答案看,理性网友赞同袁老的担忧,“现在扛锹的都是60后、70后,再过十年他们还扛得动吗?”但也都在说种地过于辛苦,比如收玉米棒子,虽然有联合收割机,但下大雨地里下不去车的时候,还要人钻到两米多深的棒子地,一个一个地掰、一个一个地抗,那种辛苦程度是外人想象不到的,所以不能怪年轻人不爱种地。

标签: 机器人 保姆 还用 梨子
0

上一篇:IMEC推出全球首个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雷达芯片
下一篇:没有了
官方微信公众号:掌酷门户(wapzknet)

首页 > 新闻中心 > 掌酷科技 > 数码 > 无人机 >
相关资讯

新闻热点
精选美图


客户端合作免责友链
Copyright 2009-2020 冀ICP备0903584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923020001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