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说客厅:北侧7米长,0.9米深的柜子是其变化的关键。它可以收纳家居模式的所有沙发,座椅,茶几等,并同时伸展出两张2米长的办公桌(也可以是一张,根据办公人数来定),最多可容纳10人在此进行办公。
▲ 办公模式客厅
为了相互配合,餐桌便上翻成为一处靠墙的置物柜,而电视墙则可转移至入口处作为企业展示墙。次卧更是通过床与桌子的翻折,实现从卧室到会议室的转化。
▲ 可翻折餐桌
卧室南向的斜45°空间可以作为储物柜来使用,但同时也可将其上翻作为办公桌和学习桌。配合可中悬或上悬的窗户设计,来实现不同的使用方式。
▲ 可翻折柜体
可变家具并不十分罕见。但难点在于,多处家具变化前后的配合如何能够使得空间的凝聚力并不离散。也就是说,在冷与热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一种常温的状态。在这点上,我们认为斜屋的家具设计还算得上是成功的。它既保留了空间低清晰度的本质,同时也并不影响空间派生出来的多种可能性的实现——这便是常温之于家具设计的意义。
07
常温:交互中的定力,变化中的永恒
需要承认的是,我们当下是身处在一个愈发寒冷的社会中。它有利有弊。弊端在于,我们已经放弃寻求某种特定的秩序,以及集体意识的丧失;而利端在于,它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滋生了更多的可能性供人探索。
对于建筑而言,如何能够在流变的漩涡中仍然准确地把握自身成为当下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它来源于社会环境的变化,物质空间的变化,人的使用和需求地不断变化。
因而,若我们无法呼应或预判所有变化的可能性,但又不甘心以不变应万变,那么当务之急,便是寻找到所有变化中不变的那个锚点——这便是常温的意义,不太冷,也不太热。这个临界值不存在于人,也不存在于空间,而是存在于人与空间的关系之中。故建筑设计便不再是一种空间的设计,而成为了一种关系的设计,一种更加灵活的关系,包容的关系,亦或是一种可以协商的,相互妥协的关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