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掌酷旅游 > 极致 >

同济大学的浪漫,凭什么“征服”上海滩?(2)
2020-05-15 09:14 地道风物

▲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全景。 摄影/吴胜波

到了191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为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当时首批经国民政府批准成立的7所国立大学之一。作为上海乃至全国最有“德味”的大学,同济将它的“德风”一直延续至今。不仅在学术上保留着德国式的严谨,更开设了许多中德合作的特色学科。

▲ 同济大学中德学部 。 摄影 /杨作勋

2004年,同济与德国政府合作成立中德工程学院,与二十多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成为合作伙伴,每年将大批同济人送往德国深造。在德华人留学生群体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笑话,据说所有留德华人中有一半都是同济人,同济人中更有一半都来自这个人称CDHAW的中德工程学院。CDHAW的同学在留德后大概率依然能够成为同学,留学对他们而言,似乎不过是将整个班级从中国搬到了德国。

▲ 图1: 同济德文工学堂。 图2: 同济大学前身——1922-1971年期间的同济医工学堂旧影。图/网络

抗战爆发后,同济师生经过三年流离、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浙、赣、桂、滇等地,直至1940年落脚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在李庄,日军的侵略也从未停止,长期的战火纷飞,让学生们的生活艰苦至极。据时任代理校长周均时1941年8月31日的报告:“查本月11日上午9时敌机狂炸宜宾,本院门诊部后座中一弹,库房膳食厨房炸塌,办公室右首板壁一座震坏,并震破窗户多处,经于十二三日停诊两天加以整理。”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同济学子依然怀揣着赤诚的理想,让同济精神得以薪火相传。

▲ 李庄古镇。 图/视觉中国

当时医学院有个学生叫夏树国,每次逃警报时,总带着一个方形小包裹,同学们以为他舍不得家里的传家之宝,谁知打开一看,里面躺着的是一本《解剖学讲义》。正是无数这样的坚持,让同济师生们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教学不辍,等到1946年回迁上海后,同济大学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海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标签: 同济大学 樱花 摄影 同济 德文
0

上一篇:被周杰伦写成歌的小众绝美旅行地承包最撩人四
下一篇:没有了
官方微信公众号:掌酷门户(wapzknet)

首页 > 掌酷旅游 > 极致 >
相关资讯

新闻热点
精选美图


客户端合作免责友链
Copyright 2009-2020 冀ICP备0903584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923020001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