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社会与法 >

“扎根西南,放眼九天” 航天人攻坚克难铸国魂(2)
2021-06-02 15:14 中国新闻网

图为大山深处的国营三五三一厂遗址,如今成为了教育基地。 中新网记者 谢艺观 摄

  这些技术人员,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如,研究所的导弹自动控制专家赵玉才为掌握控制规律,曾经在一年多的时间,每天坐在计算机前,将近50岁的人视力从正常的1.5下降到0.4。

  研究员张万金在一次实验中,电雷管发生意外爆炸, 鼻子被飞出的炸片击得鲜血直流。但为了掌握引信引爆的正确数据,为工厂节约资金,依旧冒险在厂内进行小型模拟引信引爆试验。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军工企业普遍面临需要开辟民用市场的现实。企业走向市场后,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但在江南航天,只要是军品任务, 就会放在第一位。

  据航天江南党委工作部副部长李德文描述,1994年4月,集团所属的乌江机械厂接到部队急需一套军品车的任务,工厂总装车间果断暂停民品生产,在零部件尚未配套齐全的情况下,就开始动手,一边总装,一边配套,连续几天加班加点,在七天内完成了一套军品车的总装。

  转型升级,老国企焕发新活力

  如今的航天江南意气风发,但曾经也经历过重重窘境。

  20世纪90年代,由于体制机制、产品结构、创新能力、遗留问题、冗员负担、社会职能等主客观因素交织影响,曾令人艳羡的“三线”企业普遍陷入亏损,迎来严峻的生死考验,〇六一基地也一度变得冷清萧条,债台高筑、车间停产、收入减少、职工下岗、人才南飞……

  后通过实施企业破产和“九五”调整改造,〇六一基地扭转了连续多年的亏损局面,形成新的研发生产能力。

图为航天江南梅岭电源厂研发的电池。 中新网记者 谢艺观 摄

  目前,航天江南的贵州航天城、自主可控航天智慧产业园、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三大园区的规划布局基本完成;核心能力显著提升,初步具备第X代系统研发制造能力;智能制造水平迈上新台阶,效率、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航天江南营业收入从104.63亿元升至160.29亿元,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11.20%;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年15.69万元/人增至每年27.24万元/人,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年均增速达14.19%。

  “下一步航天江南将重点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技术上突破创新,通过追踪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加强技术储备。二是产业化提升,民用产品智能制造方面进一步提高。”航天江南科技委常委蔡景元说。(完)

标签: 江南 记者 航天 图为
0

上一篇:国家级技能大师,用极致精细让航天事业行稳致
下一篇:没有了
官方微信公众号:掌酷门户(wapzknet)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社会与法 >
相关资讯

新闻热点
精选美图


客户端合作免责友链
Copyright 2009-2021 蜀ICP备090358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