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硬件创业十分“烧钱”,再加上六、七年前消费者对于VR产品的认可程度较低,很难掏 出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购买一款VR硬件。因此,在孙正眼里,早期的VR硬件创业者完全是在“错误的时间里推出了对的产品”。
烧完融资、资金链断裂,硬件创业终结,转型自然也在情理之中。相比硬件创业,VR内容创业相对简单得多,成本也更加低。他对此解释,VR内容创业的刚需只有人才,前期无需在硬件研发以及生产上投入大量资金。
“现在的团队有十二位同事,每月薪资再加上办公租金费用,也才20多万元,只有做硬件时每月支出的五分之一,而且现在没有设备渠道、库存烦恼,实在是太轻松了。”孙正坦言,正因为成本相对较低、风险小,所以才有越来越多涉足VR行业的创业者,选择在内容以及应用领域上发力。
他指出,即便是早前自建生产线,生产一些毫无技术门槛的VR盒子的小厂作坊,其所投入的成本、面临的行业风险,仍要比从事VR内容开发的创业公司高出一大截,“你现到华强北去看看,就会发现曾经红极一时的VR盒子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如果说,六、七年前的VR硬件创业者是在“错误的时间推出对的产品”,那么如今的硬件市场,已经有足够的游戏内容、应用支撑,认可VR娱乐价值的用户越来越多,且设备出货量激增。那么,创业者是否想过“由软转硬”抢占新一波的行业红利?
年年是“元年”,创业者“真怕了”
全球疫情之下,消费者用户的“宅家生活”再次让沉寂已久的VR行业成为焦点,更有舆论预测,VR行业或将迎新一轮的发展甚至腾飞,可谓极少数“因祸得福”的行业之一。
但是在创业者的眼里,VR行业几乎每年都有“利好”,每年都站在了“风口”之上,不断成了舆论争相吹捧的对象。早在2016年,大量资本进入VR行业,Facebook、英特尔、谷歌等众多巨头纷纷入场。曾经的“VR强者”HTC,更是在其手机销量跌入谷底之后,全面转型VR行业,推出了一系列硬件设备。
然而,号称是“VR元年”的2016年,无数“风口”上的大风始终没能将“猪”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