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掌酷旅游 > 极致 >

黔东南:藏在中国西南内陆的一座“鱼米水乡”(4)
2020-01-17 10:31 地道风物

▲ 苗绣,针线中的宇宙。 图/2019“寰行中国”别克·中国文化之旅

苗人侗人不仅靠水为生,也同样善于利用水。 以黔东南增冲村为例,这里是一个四面依山,三面临水的侗族村寨,来自增冲河上游的水渠纵横交错,流向全寨,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生产用水,同时也成了消防的安全保障,这里数百年来未发生过一起火灾。聪明的侗族人还在 这里临溪建起了石堡坎,既是房屋的基础,又能作为防洪堤使用,这里百年来也没有发生过一起水患。

▲ 河岸两边的石堡坎。 图/图虫·创意

对于临水而居的侗寨苗寨来说,水是天然的保护伞,水也是他们的信仰和支撑。 这一点在水井的修建上尤其明显,水井是侗族社会中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意义的建筑,水井的修建一般会与村寨的修建同时进行,还会为水井修建专门的“井亭”,“三里一井,五里一亭”,井亭是严肃庄重的,周围不能嬉戏、恋爱,是当地人尊重水的一种体现。

▲ 苗族人的生活与水息息相关,在水岸边漂洗蜡染的苗女是苗寨中的一道风景。 摄影/张律堂

而苗族,他们一直相信“水神”的存在,并顶礼膜拜。 每年年三十交更后,要去水井里取水,那叫“新水”,每年交春的时候,也要去取水,那叫“春水”。 取水这一看似普通的行为,实则承载着当地人的信仰,兼具祈福功能。水井的旁边一般都立有石碑,石碑记录着修缮水井的出资人,这一方面是对群居“共同体”守望相助的记录,一方面也提醒后人饮水思源,节约保护自然水资源。

▲糯田养鱼是黔东南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智慧 。摄影/旷惠民

在生活方式上,黔东南有着彰显着少数民族生存智慧的稻鱼鸭共生系统,水稻与田鱼、田鸭共生是一种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生活在稻田里的鲤鱼喜食稻花和害虫,是稻田间除虫的“小能手”;同时鲤鱼的排泄物也是天然的肥料;不仅如此,鲤鱼所带来的“活力”让田间的泥水搅动,加速水中营养物质的扩散,让稻田生长更加旺盛……种稻的时候撒下鱼苗,就这样,一季稻,一季鱼,等到收获的季节,餐桌上不仅有新鲜的稻米,更多了肥美的鲤鱼。

▲ 在稻田中养鱼,不仅是为了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也是一种关于民族历史记忆的传承。 摄影/李长华

标签: 中国 别克 中国文化 之旅 侗族
0

上一篇:得劲!原来它竟是中国最幸福城市
下一篇:没有了
官方微信公众号:掌酷门户(wapzknet)

首页 > 掌酷旅游 > 极致 >
相关资讯

新闻热点
精选美图


客户端合作免责友链
Copyright 2009-2019 冀ICP备09035849号-1
掌酷门户 版权所有 冀公网安备 130923020001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