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掌酷旅游 > 趣闻 >

青海有个拉面县,靠卖面年收入60亿单店80万,成(2)
2019-08-23 09:20 掌酷旅游

这碗长约50厘米、直径约0.3厘米、粗细均匀的面条,为我国先民在4000年前就已经开始制作面条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而这碗面条之所以能保存至今,得益于4000年前的一次地震,这次大型地质灾难使得泥沙快速堆积、掩埋、密封,成了“4000岁面条”最直接的保护。

众所周知,制作面条一般使用小麦粉。但考古学家却惊喜地发现,这碗世界第一面并不是由小麦做成,其原材料居然是小米混合少量糜子。而小米是没有什么黏性的,小米面团粗糙易碎,拉伸性很差。

经过多次模拟试验,研究人员在吸取民间锤砸、用烫面增加黏性的工艺基础上,利用传统饸饹面制作工具,借鉴挤压糊化凝胶成型,在没有添加任何增粘剂的情况下,终于成功模拟制作出了长度超过1米的小米面条,从而证明小米是可以做面条的。

小米面条的出土不仅更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结构,也为世界饮食文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吃面历史如此源远流长,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青海人会这么爱吃面,以及原来的一个贫困县为什么靠一碗面就能做出年营收60亿的惊人成绩。毕竟,真爱无敌!

青海人爱吃面,也将面食吃成了一门艺术。

在青海,面食名目繁多、种类多样,它们或因工序不同而名字各异,或因面食的掺杂成分不一而叫法各异。比如,用手揪出来的“尕面片”、用杂面(青稞面)擀制而成手指长的“板凳腿”、手搓而成状如猫耳朵的“秃秃麻食”,以及一系列光看名字你压根想不到是什么但就是很想吃的“破布衫”、“搓鱼”、“炮仗”等等。

在青海人的面食江湖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那么,拉面又有怎样的故事呢?关于拉面历史,坊间有两种说法:

一、 牛肉拉面由唐代回民创造,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由于制面过程复杂、用料考究,未能成为流行食品。

二、 1799年(清朝嘉庆四年),东乡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清化镇苏寨村(今河南省博爱县境内)陈位林的父亲陈维精处习得“小车牛肉老汤面”制作工艺,后带入兰州并逐渐演变而成。

标签: 面条 兰州 青海 拉面 青海人
0

上一篇:对不起!你配不上你晒的旅行大片!
下一篇:没有了
官方微信公众号:掌酷门户(wapzknet)

首页 > 掌酷旅游 > 趣闻 >
相关资讯

新闻热点
精选美图


客户端合作免责友链
Copyright 2009-2019 冀ICP备09035849号-1
掌酷门户 版权所有 冀公网安备 130923020001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