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速看!京城这400万辆车的命运或将就此改变 | 论道
来源: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公道”
“车牌号xxxxxx的电动自行车,您因逆行被罚款xxx元。”
这句话,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将成为现实。
日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对《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草案)》进行审议。《条例》对各方怨言颇多的电动自行车专门作出规定:登记以后再挂牌上路。这意味着,电动自行车将拥有和汽车一样的牌照,这一长期以来的治理盲区终于要有自己的规范条例了。
提起电动自行车,恐怕不少人都是一肚子气。在机动车道里肆意穿梭的有它,在人行道上乱停乱放的有它,无视红灯得空就逆行的还有它,真可谓是司机怕它、行人烦它。再加上一些电单车质量不过关,在楼道里充电起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案例并不鲜见。
对这些问题,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但不断上涨的电单车数量却在另一个层面说明,人们对此的确有需求。一方面,开车贵停车难,骑摩托也要考驾照,骑自行车又耗体力速度慢,便宜轻巧、速度不慢的电单车就成了很多人的首选。另一方面,快递、外卖等行业的大发展,在客观上给电单车使用营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种种“便利”下,电单车数量逐年增长,成了城市交通的主力之一,也放大了不良行为的危害。特别是今天北京有400多万辆电单车,如果不能有效治理,将成为城市的一大安全隐患。
治理已成共识,怎么治?不少地方都做出了自己的尝试:
有的从行业入手,推出对外卖配送人员的三级管理规定,外卖小哥第三次交通违法被交警查处,将被辞退。如发生涉一人伤亡的交通事故,网点全体员工都要停工。
有的则直接“一刀切”,规定所有电单车一律不得上路。道路交通是“神清气爽”了,但也给百姓带来不便,也闹出了“板车送快递”等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还有的是建立了电单车销售目录,合规的才准许销售。但这些车辆标准,有的过于老旧,有的并不现实。比如速度被限制在与普通自行车相差无几的水平,这样的车,谁愿意买呢。
从目前公布的内容看,北京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博采众家之长,把“精细化治理”的思维用到了电单车管理上:既对违法违规车辆严查到底,又考虑现实做了区别对待。比如上牌设置了三年过渡期;快递外卖用车另行制定标准;销售合格电单车当场上牌等等。种种人性化手段刚柔相济,体现了政策制定的超前意识。
《条例》的制定让我们看到了治理的希望,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需仔细考量、精心设计。其实过去我们也曾有“国标”“办法”等针对电单车从生产到使用的规范制度,但由于工商、城管、交警各段管理权责不明,也不能像汽车那样有摄像头拍照做辅助,导致城市治理长期以来对电单车违法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既有制度也陷于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