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掌酷历史 > 古代史 >

去唐朝:诗人和人间世
2022-05-12 07:11 未知

二十、落木萧萧,打马西去

在长安的琐碎繁杂的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任上蹉跎五年,岑参并没有等来一飞冲天的机会,而随着边塞的马蹄声声声入耳,随着盛唐拓土开疆以军功报国日渐成为一种被人们尊崇的尚武精神,越来越多的中下层知识分子开始将投笔从戎、建功立业作为自己人生的进身之阶。

听惯了长安的暮鼓晨钟,看惯了长安的朝阳与月光,已过而立之年的岑参冥冥之中觉得,自己寻求突围的地点不应该在长安,而应该在遥远的边塞。在马上濡笔成诗,一定会比在长安更能唤起激情,在长安按部就班的生活机遇实在太少,或许边关的一次报捷,更能让自己在朔风中写下自己的名字。

正是怀抱着这样一种信念,岑参在天宝八载(749)的落木萧萧之际,一路打马向西而去。他要投奔的,是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设于太宗朝的安西都护府,管辖着高昌及其周边地区,自其设立之日起,就像一个强有力的楔子,控制着西域通往中原的关隘,更成为大唐瞭望西域诸国的前哨。作为这里的最高长官,高仙芝素知兵马,作战骁勇,岑参久仰其名,他相信,能在其帐下效力,建立边功,未尝不是一条求取功名的捷径。正因如此,他在一路西行的过程中,尽管“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却依旧不改初衷,纵马疾驰。

当然,岑参此次出塞不可能没有乡愁,不可能没有牵挂,毕竟他要去的,是陌生的边陲,而他的坐骑每往前进一步,就离亲人故土远了一步。当一个个驿站越来越荒凉,他知道,他的长安,他的嵩阳,已经远隔关山,被封存成记忆里一个随时可能拨动情感的符号。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这首广为流传的《逢入京使》,正是岑参在西行途中的思乡之作。就在岑参踽踽独行的时候,他邂逅了一个前往长安的使者,俩人寒暄几句,便要交臂而过了,岑参的思乡之情随即喷涌出来。彼时,他的妻子尚在长安,正好可以托这个偶遇的使者带封书信回去,可偏偏又没有纸笔,只好求此人帮忙带个口信,报个平安。简洁的文字,却蕴含了巨大的情感力量,难怪明末清初学者唐汝询要道一声“叙事真切,自是客中绝唱”。而作为清代著名诗人,沈德潜对岑参此诗更是不吝赞美,说此诗“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

行走在朔漠黄沙中的岑参,把故乡和爱人小心翼翼地包裹进自己的诗歌之中,却从未放下自己手中的马鞭。

标签: 信息 天津市 搜狐 该文
0

上一篇:武则天敢杀任何人,为何唯独不敢杀程咬金?原
下一篇:没有了
官方微信公众号:掌酷门户(wapzknet)

首页 > 新闻中心 > 掌酷历史 > 古代史 >
相关资讯

新闻热点
精选美图


客户端合作免责友链
Copyright 2009-2021 蜀ICP备090358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