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掌酷生活 > 房产 > 政策 >

个人信息保护法来了!终结“透明人”代表委员
2020-05-28 18:20 人民网

5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中指出,围绕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制定生物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行政处罚法、人民武装警察法等。  

疫情期间信息收集不规范、用户诉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人脸识别第一案”、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列入2017年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个人信息保护问题频现,给公众造成了极大不安全感,有些人俨然成了“透明人”。相关话题从2018年起成为“两会”期间热议话题。  

此次法律制定,哪些内容和你我密切相关?如何通过立法终结个人信息“裸奔”?代表委员们有何具体建议?  

案例:个人信息泄露频发,平台责任几何  

疫情防控期间,多数人在不同地方、不止一次留下自己的手机号、身份证号、家庭地址等,在遵守防控规定同时,不少人担心这些信息收集不规范,若不能妥善保管,一旦泄露会被不法分子利用。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央视报道显示,仅北京地区法院确认的2010至2016年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就已多达1.6亿条。中国消费者协会2018年9月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亦显示,八成受访者曾遭个人信息泄露。  

此前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即事因信息泄露,事件轰动一时,一度引发了社会对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的声讨。  

2016年8月,山东女孩徐玉玉,在即将踏入大学校门之际,接到一通诈骗电话,被骗走了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得知被骗后,徐玉玉因为过度伤心回家途中身体不适,抢救无效身亡。  

信息泄露的不仅是姓名、职业、通信记录这些传统信息,人脸、指纹、声纹等生物特征数据也正在被收集使用甚至进入非法用途。  

2019年9月,换脸社交软件“ZAO”迅速成为互联网热门应用,随后很快因涉嫌未依法依规收集使用人脸信息、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问题,软件开发公司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被工信部约谈。  

无独有偶,2019年10月,法学博士郭某因在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购买的年卡取消指纹识别、改为经注册的人脸识别才能正常入园,他认为人脸识别属个人敏感信息,不同意此举并要求退卡,但协商无果,因而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诉至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该案作为“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公开报道可见,法院已对该案正式立案,暂未见判决结果。  

是谁在“收集”我们的信息?有电商、社交软件等平台“越界”,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甚至非法窃用用户信息,有黑客窃取信息、有“内鬼”售卖信息,也有网络服务系统漏洞等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标签: 信息 个人信息 保护 泄露 收集
0

上一篇:李克强:政策资金要直达地方 直达基层 直达民生
下一篇:没有了
官方微信公众号:掌酷门户(wapzknet)

首页 > 掌酷生活 > 房产 > 政策 >
相关资讯

新闻热点
精选美图


客户端合作免责友链
Copyright 2009-2020 冀ICP备0903584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923020001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