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病史越长,其“服药效果越差且药物副作用越大”,但“停药病情又复发”,为什么又能怎么办?
为何重症精神疾病会成为药物的难治之症原因是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不明、缺乏特异性或针对性治疗;其次,是精神症状的持续存在所引起的持续精神兴奋,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可以使神经细胞膜发生不可逆改变,从而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这让神经细胞从功能性改变转化为器质性改变;也使患者对药物产生抵抗,难以产生治疗应答,这让精神疾病越来越难治;另外,由于某些脑区神经环路病变,神经递质代谢亦发生异常,而现行的抗精神药物对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的影响非常微小。所以,在精神病人发病初期的几年内,其药物治疗效果较好;5年后则发展成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在精神病后期,则很多药物失去效果。
研究认为,药物治疗精神疾病,主要是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再进入脑内神经细胞,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酶催化后发生化学反应,再通过神经细胞前突触,与相关的受体结合,阻断亢进的神经递质而发挥生物学治疗作用。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一般2~4周,有的甚至要6周以上。药物与受体结合才可以发挥治疗效果,重症精神病人的神经细胞膜结构多数有损害、受体数量减少,这导致药物难以发挥正常治疗作用,因此疗效也欠佳。
临床上,部分患者在早期可通过药物有效控制妄想症状,但大多数患者会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失去疗效,一些反复发作、病程较长难以控制的患者,就会转为药物难治性精神疾病患者,发展到这时,也是让家属最为头疼的时候。家属尝尽各种办法,疗效都差强人意,不妨可以尝试外科微创手术治疗。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功能神经科 微创立体定向手术实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被运用到医疗的层面。在这样的发展下,精神病外科手术运用先进的DTI技术,与MRI、CT等影像技术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药物治疗的瓶颈。
通过微创手术,目的是调控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核团的神经递质功能(杏仁核、扣带回、内囊前肢、中央隔区、伏隔核、尾核下束、眶束、额束等),用以去除和控制精神症状。手术与药物治疗的协同治疗,可以让精神病人的临床表现逐渐正常化,帮助其回归家庭和社会。
五代脑立体定向手术,采用的是微创神经调控术,是以微创的方式,仅需在头部取1-3cm左右的小切口,在计算机辅助下对应神经核团进行靶向的神经调控。这样做可以直接阻断异常的神经信号传导,平衡患者脑内异常分泌的神经递质,使其病理性的神经环路恢复正常的功能,从而达到控制或消除异常精神症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