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掌酷旅游 > 趣闻 >

《邪不压正》遮蔽的北平真相:贫富两个世界 他(3)
2018-07-21 16:25 掌酷旅游

这些新兴的以洋货为主的购物空间,潜移默化地成为了区分北平城市内部不同阶层群体的物理标识,它们逐渐成为了那些已经确立自身社会地位的精英消费者市场时常光顾的场所。董玥在《民国北京城》一书中指出,随着王府井生意的发展,再加上它靠近使馆区的便利位置,外国人成为了王府井十五家古玩店的购买主力。除此之外,中国的富人也喜欢逛王府井,因为那里是北平城中唯一有干洗店、发廊和西药房的地方,那里还有出售最为时尚的西式服装和家具的大百货公司。在一篇当时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王府井商业区营造出的“消费天堂”氛围:

“在这里好像是不分春夏秋冬似的,摩登的密斯们已经都穿上了隐露肌肤的夏衣,老太太却还穿着扎脚的棉裤……商店是一家连接着一家……卖的东西,都是最时髦的衣料,高等化妆品,就是日用杂货也都是极考究的……”

“不分春夏秋冬,”这种丧失时间感的表述直指现代消费内核。这里的商品没有时令限制,涵盖中外最新款式,而王府井的店面内外都装有电灯,不管白天黑夜,一概灯火通明。正如董玥所言,“王府井汇聚着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光彩——这是一个无视自然循环、恒久常新的市场。”

这种不断涌入北平的琳琅满目、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货,在《侠隐》中,也通过李天然供职的《燕京画报》上的广告罗列呈现出了一种消费主义奇观:美国鱼肝油、德国维他命、头痛圣药——虎标头痛粉、鲸鱼羊毛线、柯达六一六/六二〇镜箱、味之素、“奇异牌”收音机、西门子电器、大长城香烟……当然了,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对于北平的大多数人来说,只不过是一种消费幻象罢了,它们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停留在报刊杂志上,却从来未曾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毕竟在这个城市中,仍有很多人挣扎在贫困的边缘。

电影《邪不压正》中的寿恩公主府

乞讨者、拾荒者和人力车夫:底层社会的北平

北平的大多数人,在张北海的小说中几乎是隐形的。只有一处,李天然走进胡同里,“后头跟了几个要饭的。他给了几角钱,还有好几个孝子在叫爷爷地跟,一直跟到东四大街才不跟了。”正是这隐蔽而不可见的大多数,构成了当时的北平居民主力。

在《民国北京城》一书中,题为《社会学:诊察城市病》的章节提到,根据1917年一份警察厅的调查报告,大约有12%的城市人口生活在基本生存线以下。而在1926年公布的《北京社会各阶层家庭经济状况分布表》中,赤贫人口数为42982,占总人口数的16.8%,此处对于“赤贫”的定义是一文不名、没有任何生存手段的人。贫穷的标准则是除非接受赠送和救济,否则收入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这部分人口数量达23620,占总人口数的9.2%。换句话说,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全部北平人口中,有26%的人生活在极端贫穷之中。1930年代的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景汉曾将北京大多数赤贫者描述为“半死不活”,其中多是无家可归的沿街乞讨者。支撑这些赤贫家庭的一般都是老弱车夫、小贩、仆役、非技术工人、警察以及店铺伙计,这些家庭里的老妇人和小孩常常去垃圾堆中翻找,将他人丢弃的东西转变为有价值之物。

标签: 王府井 天桥 北平 车夫 邪不压正
0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官方微信公众号:掌酷门户(wapzknet)

首页 > 掌酷旅游 > 趣闻 >
相关资讯

新闻热点
精选美图


客户端合作免责友链
Copyright 2009-2017 冀ICP备09035849号-1
掌酷门户 版权所有 冀公网安备 130923020001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