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彼长之下,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则进一步萎缩。4月主流合资品牌销售45万辆,同比下降42%。其中日系品牌市场份额最高,达24.5%,但也比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德系份额为19.4%,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美系份额仅有6.4%,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只有神龙汽车等基数较低的法系品牌,份额同比增加了0.4个百分点。
与自主品牌相比,合资品牌不仅受供应链影响更大,自主对手产品也在不断蚕食前者的市场份额。而豪华品牌更是受影响最剧烈的细分市场。4月豪华品牌销售12万辆,同比下降54%,考虑到上海等一线城市是其主要消费市场,此轮防控措施对豪华车的产销损失影响巨大。
另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近期全国有两成以上的汽车经销商有闭店现象,使消费者购车需求受到严重的制约,而以上损失是线上直播等新零售模式所难以弥补的。
同时,由于生产严重受阻和进口零部件供应,4月乘用车出口9.1万辆,同比下降17%。其中自主品牌出口为7.9万辆,同比下降5%;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1.2万辆,同比下降60%。
新能源车出口受阻
近年来,在起伏不定的中国车市中,新能源汽车一直是产销量稳定上扬的动力源泉。然而在补贴退坡、疫情、供应链危机和原材料涨价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新能源车同样面临着严峻考验。
今年4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28.0万辆,同比增长50.1%,但环比3月下降38.5%。1-4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146.9万辆,同比增长119.0%。
4月新能源车厂商渗透率为29.6%,较去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渗透率高达48.8%;豪华新能源车渗透率为4.8%,主流合资品牌仅有3.7%。此外,新能源市场结构也在从“哑铃型”向“纺锤形”方向改善。
具体来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动汽车4月分别销售21.4万辆和6.6万辆,同比增长39.9%和96.8%。与纯电动车型相比,插混车型尽管份额较低,但增速远超前者。继比亚迪DM-i系列后,吉利、长城、长安、奇瑞、广汽等自主品牌陆续推出了自家的插混车型,对既有的同级燃油车型形成了替代效应。
就各个主要车企而言,比亚迪凭借纯电动和插电混动的“双核驱动”,以超10万辆的月销量稳居榜首,平均成交价格也在自主品牌中名列前茅,甚至超越了大众等主流合资品牌;上汽通用五菱、奇瑞、广汽埃安、长安等销量较高的品牌,则依然以微小型电动车为主力。
作为国内新能源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势力车企的4月同样不好过。理想、蔚来等头部新势力车企销量降至5000辆左右,同比下滑25%以上,小鹏勉强维持在9000辆出头,但也较3月有了明显滑坡。反倒是身处二线的哪吒、零跑等品牌因过往基数低而表现较强。此外,拥有华为背书的AITO问界4月交付量达3500辆,超越了吉利旗下高端品牌极氪的交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