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掌酷生活 > 健康 > 减肥 >

华科在线 | 天坛医院张凯: 神外手术机器人在SE(2)
2019-11-13 08:48 神外前沿

1948年,Leksell于瑞典发明了首个基于弓形臂的立体定向装置。我们目前在临床上最常用的这种框架式头架就是Leksell头架。

1946-1949年,Talairach于法国将立体定向装置改进为栅格状,电极经头架侧方平行进入颅内,同时提出以前后联合作为参考标志定位颅内靶点。

1951年,Riechert和wolff于德国发明了首个虚拟靶点定位立体装置。

到1980年代,基于立体定向装置前期理论基础和计算机、影像技术的进步,开始出现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

回顾SEEG的历史,离不开Jean Talairach和Jean Bancaud这两个人,他是在法国Sainte-Anne Hospital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做这项技术。

Talairach头架最早期是通过X线和栅格状的头架,定位颅内不同坐标平面的结构。

实际上它是很原始的,通过平行格栅埋藏电极的方式,都是一个方向,这其实是受到头架本身的限制,我们今天很多SEEG埋藏的路径和当年Talairach不一样,我们可以按照很多不同的方向去埋SEEG,这应该说是一个进步。

框架式SEEG手术过程

颅内电极植入技术的设计依据是三个:

第一是症状学,就是根据病史及视频脑电监测下症状学特点分析起源;第二是电生理,就是发作间期和发作期的脑电;第三来自于影像学,包括PET、MRI融合和一些基于影像学的形态学测量技术。

影像学后处理技术对于致痫灶定位的尤其是核磁阴性者作用很大。

框架式SEEG植入的工作流程包括计划系统、术前准备、植入步骤、植入后确认电极位置等,其中,植入步骤:

1.破皮钻孔(CT上测量颅骨厚度);

2.单极灼破硬膜;

3.固定套筒;

4.测量并穿刺形成针道;

5.电极植入。

机器人SEEG手术过程

对比机器人SEEG植入的过程。这里从这个病例说起,一个25岁的男性,主诉是发作性意识丧失23年,两种发作形式,第一种是意识部分保留咂嘴,右手乱抓,半分钟后缓解;第二种是突发的意识障碍,左侧肢体伸直,头向左侧偏转的嘴角左歪,GTCS,每个月一次。

患者的发作间期脑电显示在右侧前头部更明显;发作期的起始也是右侧的前头部;

MRI-PET融合可见在右侧颞叶的内侧,包括右侧的外侧裂末端,右侧岛叶和右侧颞极等部位都有相对广泛的低代谢。

综合考虑,我们做了一个颅内电极的埋藏方案,这也是我们常用的一个前头部的电极埋藏方案。当然,病人的发作症状学更多提示边缘系统的发作,所以电极的覆盖范围主要是颞和岛。

一共9根电极,在SEEG手术计划系统上,三维重建可以清楚的显示所有的血管,方便我们做SEEG路径设计。

SEEG手术流程第一步是,在三维重建/设计完电极之后,手术SEEG埋藏其实和DBS手术一样,都需要在颅骨的表面打一个骨钉用于术中配准,一般打4枚足够,这个病例我们在注册的时候打5枚颅骨的骨钉,目前利用电钻,在颅骨上固定骨钉还是比较方便的。

标签: 机器人 手术 电极 植入
0

上一篇:小小胆囊,差点要了我的命
下一篇:没有了
官方微信公众号:掌酷门户(wapzknet)

首页 > 掌酷生活 > 健康 > 减肥 >
相关资讯

新闻热点
精选美图


客户端合作免责友链
Copyright 2009-2019 冀ICP备09035849号-1
掌酷门户 版权所有 冀公网安备 130923020001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