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医院对复合手术室占用时间并不像国内一线城市的大中心那样要求严格,所以,对每一个病人,我们可以利用目前能用上的先进技术手段都用上,这样对病人可能会更好一点。
术中核磁共振是在麻醉之下做的,这对一些特殊的病人,比如抖动特别厉害,或者耐受不了幽闭恐惧症,这部分病人才在复合手术室做。当然,术中核磁共振并不是每个病人都用,如果病人抖动得不是很严重,术前做普通的核磁就可以了。
国内常规做法是术中电生理监测,术前CT和磁共振融合。我们在术数中增加了DSA部分。其实,现在国内也有一些单位在做这种全麻的DSA,直接用影像学确认,不用电生理信号,因为麻醉之后没有电生理信号。用DSA做扫描,和螺旋CT重建类似,也不做血管重建。
很多方法我们现在还在摸索,包括头皮组织,因为头皮上打了麻药,或者病人可能长时间带头架不适,病人头皮组织打好麻药后,术中唤醒时,病人耐受性可能会更好一些。
6.防止皮层和脑沟脑回静脉性出血
在DBS手术中,大家最担心的是脑出血,尤其是防止皮层和脑沟之类这些静脉性出血。动脉性出血也很重要,但是在手术之前,外科医生对动脉性出血已经很了解,大部分医院都会做CTA或者脑表面血管重建,而且大脑表面如果动脉性出血,有经验的外科医生从血的颜色就能知道,所以,术中大家对动脉性出血保护相对比较好。
静脉在脑深部里,错综复杂,有时很难避开:一方面,脑深部的静脉出血,现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另一方面也没有特别好的临床实验或结果证实最后出血是否和出血率增加相关。
我们认为,绝大多数出血的原因可能是术中把静脉烧掉出现局部梗塞,淤血性出血。我们术中特别重视避开脑表静脉出血,利用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通过磁敏感成像观察小血管,一方面是避开脑沟脑回的动脉血管,另一方面是避开大脑表面的静脉,而且不去破坏脑表的任何静脉。
脑表静脉现在是我们的必修项目之一。现在,大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国内的大多数先进中心也在手术之前做好术前规划,穿刺路径,保护好血管。
7.程控和术后副作用验证靶点的精准性
影像学上位置好一定代表术后功能好吗?美国有专家正在做这方面的相关实验,但是目前在国内还有争议。现在有确定结论的是电生理信号较好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功能是正向相关的关系。
程控的难与易和手术术中的电极精准植入息息相关,电极植入越精准,术后成功和程控相对容易,这是保证术后程控的关键因素,也是保证术后效果的一个最关键因素,所以患者手术时,内科医生也会上手术室跟台,内科医生了解术中电极的位置,电生理测试等情况,目的是帮助术后更好的做程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