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目前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已达到约200多万人,约占全球50%。也就是说,全球有一半帕金森病患者生活在中国。但患者中约有48%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患病,早期帕金森病的延误治疗率高达60%。
那么,帕金森病究竟是何种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又如何鉴别呢?我们怎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一旦确诊为帕金森又该如何治疗呢? 针对以上诸多问题,我们专程邀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主任医师吴景文博士为大家“揭开帕金森病的神秘面纱”。
专家简介吴景文,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神经外科与功能神经外科临床与教学工作2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工程基金、863、973、国家张江课题7项;发表学术论文96篇,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干细胞分会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编委。
第一部分:什么是帕金森?病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鉴别?帕金森病,我们普通老百姓常称之为“抖抖病”,认为这个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不自觉的“颤抖”。其实不然,帕金森也有不抖的。肢体“颤抖”只占帕金森病人的1/3左右。
还有一种病,它和帕金森病症状有些相似,部分病人也会出现“震颤现象”就是“特发性震颤”。虽然症状相似,但病理不同。所以,老百姓不可以单纯从“震颤”一种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定义
临床医学上定义的帕金森病实质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经研究表明,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说的通俗一点可以理解为,脑中的多巴胺分泌异常了。就帕金森病发病原因而言,至今尚不明确,但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有一定关系。
什么是多巴胺?他与帕金森有什么关系呢?
多巴胺常被称之为“快乐激素”。这种脑内分泌激素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多巴胺也是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可以适度准确地传送给肌肉,指挥肌肉工作。缺少多巴胺,神经控制命令不能正确传达,就会出现手脚不听话的现象。那么,帕金森病人因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脑中的多巴胺分泌异常了,就会出现反应越来越迟钝,动作变得越来越缓慢,脸部表情看上去越来越僵硬,也称之为“面具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