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掌酷生活 > 健康 > 减肥 >

研究| 血管吻合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张(4)
2020-02-10 07:30 神外前沿

Chen和Chiu将一种名为“螺旋间断吻合技术”应用于显微血管的缝合,可认为是“圆柱轴替代法”的前身。有学者将其应用于大鼠,并用连续、间断缝合作对照,得出术后血流通畅性区别不大,而手术所用时间比间断缝合短,比连续缝合要长的结论。

2.吻合口的处理:如何将2段口径不同的血管完美对接,即确保术后血流通畅,又不会出现血液渗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嵌套吻合是基于套袖吻合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将缝线沿较粗管径口边缘全层(内外膜)穿入,出针后沿细径口在不破坏整个内膜的基础上,仅水平带过浅层细径血管边缘,再返回针头从原粗径进针El旁穿出,随后细径管外膜对齐套人粗径管,为避免形成皱褶行宽松打结,最后按套袖缝合处理连接处。

斜面端一端吻合是将细口径血管修剪成斜面切口,通过扩大管径的方式,缩小与较大管径血管间的差距,达到匹配吻合。先处理斜面长径的吻合口对角180°处,再在两侧分别行2针间断缝合,共6针。Rickard等比较了以上2种缝合方式,他们认为在术后炎性反应、管腔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方面,嵌套吻合比斜面缝合更适合针对管径不匹配的血管吻合术。若管径差距不太大,用Jeweller’s钳机械扩张较小血管和上文提及的斜面法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若血管外径差异较大,这些方法就不适用。鱼嘴切开扩张法最初由Harashina和Ifigaray提出,用于克服血管吻合术中血管管径不匹配的问题。Telliqglu成功地将鱼嘴切口用于端一侧血管吻合,获得了良好的血流通过性、缩短了手术时间。

Sacak等将纤维胶用在了鱼嘴切口端一侧血管吻合术上,在鱼嘴切El顶端仅用2针便完成缝合,无需考虑术后血流畅通与否,进一步了缩短手术时间。2004年,Akan等旧1首次提出“开放式Y型”切口并应用于大鼠。他们先在颈外静脉面神经分叉处远端约1 cm处水平离断待处理动脉,将显微剪刀头端从分叉端一支伸入,再从另一支穿出,水平撑开后在分又处沿剪刀纵轴侧位剪开并修剪断端,与颈总动脉行端一端吻合,共9—10针。

该实验结果显示,血管吻合口径的不匹配现象得到了改善,电镜下可观察到全部吻合处连续性内皮化的病理学改变,除1只大鼠外,所有大鼠未发现管腔内血栓形成。Chen等用甲状腺上动脉做受体血管进行“开放式Y型”吻合,也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3.吻合材料的改进:脑血管吻合是一项耗时的手术,如何缩短时间、提高术后血管通畅率是研究的焦点。Solomiichuk等在术中连续缝合血管时,将一种名为 “泡沫橡胶圆柱轴”的材料与原吻合口一同绕线固定,待完成该处连续吻合后,沿轴纵向剪断所有绕过的缝线,再打结所有线头。这种方法其实只用1根线便完成了间断血管吻合,加快了手术速度。这是对“螺旋间断缝合”的改进,人为地给予所绕缝线一定轨道,避免了术中线头的混乱。但圆柱轴在术中会干扰术者的视野,每次缝针进出血管壁的位置能否对称,势必会影响最后打结封闭血管的效果。

标签: 血管 动脉 缝合 吻合
0

上一篇:抵抗疫情我们一直在您身边——教您在家如何矫
下一篇:没有了
官方微信公众号:掌酷门户(wapzknet)

首页 > 掌酷生活 > 健康 > 减肥 >
相关资讯

新闻热点
精选美图


客户端合作免责友链
Copyright 2009-2019 冀ICP备09035849号-1
掌酷门户 版权所有 冀公网安备 130923020001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