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掌酷旅游 > 文旅 >

中国景区建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与建议(7)
2018-09-26 14:10 掌酷网旅游

景区产品内容创新少,缺乏有竞争力的原创IP

目前,文化创意和科技应用与景区景点的融合创新还处于市场导入期,还有一个艰辛摸索和经验积淀的过程。获得社会声誉和市场收益的景区大型实景演出,基本上还是靠类似大型团体操表演、大合唱这样的场面支撑。智慧景区也主要停留在刷手机入园、安装摄像头远程观察景区接待实况等入门级的水平。很少见到能够有效提升游客体验度和服务品质感的原创IP,更不用说能够给未来留下遗产的文化创意了。如果理念和本质没有革命性的改变,只是加几个文化和科技概念,改变不了景区传统、守旧的底子。

景区发展中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

割裂主客

“景观之上是生活”,旅游已经是老百姓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既然是生活方式,就要强调日常生活的相似性和品质化。游客来了不仅要看美丽风景,还要吃喝玩乐;当地居民吃喝玩乐之余也要欣赏美丽风景。游客和市民的指向是相同的。有的景区仍然摆脱不了“景区就是外地人来的”概念,认为景区就是要卖门票,要抢游客,一门心思花在如何新奇特如何吸引外地人的眼球,忽略了当地人的需求,当地人的生活与休闲,后果是景区的淡旺季明显,产业链不长,二次消费严重不足,门票经济依然严重。

误读景区与全域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发展“全域旅游”,行程了旅游系统的共识。2017年“全域旅游”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坊间热点词汇。目前全国共有两批次共500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两年来,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景区被一再误读。一种简单的解读是,单一的纯粹的景区不再被需要了,需要的是综合体的建设。另一种复杂的误读是,景区需要串联起来、统一起来,要在景区间建串联旅游道、要统一标识体系。全域旅游不是不要景区了,而是需要着眼于品质更高的、主客共享的生活空间打造。

热情有余,后劲不足

景区的宣传中,仍然屡见不鲜的是“大空间”“大项目”“最新”“最奇” “全国唯一”“全世界一流”等运动式的、堆砌式的造景行动,这种方式在某些特定地区的特定时期内可能可以吸引眼球和造势,但长期看来,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造成景区的同质化现象。景区企业需要深挖当地的自然基因、人文基因,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活特质,同时面向游客和本地人,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述好自己的故事。

景区发展建议

从景区数量和规模上来看,我们是当之无愧的景区大国,但从投资收益、产品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发展指标来看,我们还不是景区强国。而且去年1.29亿人出境,出境旅游壁垒基本消失,我们所面临的竞争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特别是对高端的旅游需求,休闲的旅游、时尚化的一些新需求的把握,客观地讲,我们不占优势。有产品、有资源,但渠道,越来越多地丧失了话语权,就是景区自身不掌握渠道的话语权,从而对市场主动权的把握越来越低了,所以导致在国际上去看,别人做高端,我们做中低端。此外,受制于体制机制和国情、旅情,很多国有景区甚至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如果继续沿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和“圈山圈水收门票”的资源驱动型路子走下去,很可能相关机构的“A”或“星”越挂越多,景区的市场生命力却越来越弱。因此,景区企业亟须培养全球性竞争意识,以内容为主导,掌握话语权,承担社会责任,承载国家战略。

标签: 主题公园 旅游 游客 发展 景区
0

上一篇:“取势、明道、优术” 山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
下一篇:没有了
官方微信公众号:掌酷门户(wapzknet)

首页 > 掌酷旅游 > 文旅 >
相关资讯

新闻热点
精选美图


客户端合作免责友链
Copyright 2009-2017 冀ICP备09035849号-1
掌酷门户 版权所有 冀公网安备 13092302000152号